“吃姜不剥皮,会误了一辈子的病”? 生姜要不要去皮吗? 该怎么吃?

“妈,你做菜放姜居然不去皮的吗?”看着蒸鲫鱼上没有削皮的姜片,小晓问道。

“生姜仅仅调味品而已,哪需要那么多考究呢?有得吃就算好了”,小晓妈妈没好气地说道。

“你居然比我还不摄生,没传闻过‘吃姜不去皮,吃错终身疾’吗?生姜就得去皮吃才好”,小晓反驳道。

“我还传闻吃姜会得肝癌呢!我吃了这么多年不也健健康康,你一年轻人咋天天看那些伪科学呢?好了,住嘴吃饭!”

可能不少人都传闻过“吃姜不去皮,吃错终身疾”的说法,生姜皮到底有什么作用?不去皮食用会有什么影响吗?

dadc509d660b430cab754f05c54351f7

一、1种生姜已被列入“致癌名单”,真的吗?

网上有说法撒播称,生姜中含有黄樟素,人体摄入了会增加患癌风险,这是真的吗?

黄樟素又称黄樟毒素、黄樟脑,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。美国食物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研讨显现,在小鼠模型试验中,黄樟素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。

因而,美国并不允许以黄樟素作为食物添加剂运用。

由于该研讨,令含有黄樟素的生姜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让很多人避而远之。事实上,在生活中摄入适量生姜,并不会给健康带来额外风险。

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曾对151份生姜所含黄樟素进行检测,成果发现只有23份生姜样品检出黄樟素,最低检出量为0.45µg/kg,最高检出量为1.3µg/kg,存在的黄樟素均远低于欧盟标准。

可见,适量食用的生姜并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。

ca7dcbf500e54678b074b38b3c396df9

实际上,真正要少吃的是发霉的生姜。霉变生姜产生的黄樟素等有害物质,会迅速增加,很可能超出安全限定值。

而所谓的“烂姜不烂味”并没有科学依据。

北京农学院根底教学部讲师吴昆明就曾进行过比照试验,取同等重量的好姜与烂姜进行比照,放入乙醇溶液中浸泡。

成果发现:装入正常生姜的乙醇溶液,颜色并无明显改变;而装有腐朽生姜的那一杯,乙醇简单呈黄色,这一改变正是由于多剂量的黄樟素造成。

因而,当发现生姜腐朽,请立即丢弃,切不可由于不想浪费而牵强食用,可能会因小失大,损伤健康。

4c01daacf9c9404194de72d82e0d4ae6

二、吃姜不去皮,吃错终身疾?

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朱丹溪:“姜去皮则凉,留肉则热”,因而普遍认为,姜皮是凉性的,姜肉是热性的,因而有“留姜皮则凉,去姜皮则热”的说法。

姜是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,具有解表散寒、温中止呕、止咳化痰的功效;生姜皮则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。

那吃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?一般主张以下状况去皮比较好:

1、日常喜爱食用寒凉食物,如苦瓜、芹菜以及海鲜等,在食用生姜最好去皮,可以中和食物凉性部分;

2、若是脾胃虚寒人群,也主张吃姜去皮,由于生姜皮性凉,食用可能引起脾胃不适;

3、风寒感冒患者,吃姜也主张去皮,凉性生姜皮会影响生姜驱寒的温性,使得解表散寒的功效降低。

4521cfa92fef4b4ea26938b225715820

三、“夏吃姜”有好处?2类人要慎吃

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这句民间谚语常被撒播,这其间是否有科学依据?

夏天本来就热,姜也是热性的,之所以主张“夏吃姜”是由于,夏日酷热,人体为了散热,皮肤毛孔张开,所以体内阳气并不旺盛。再加上夏日很多食用冷饮瓜果,也会简单损伤脾胃阳气,因而生姜可以使全身产生湿热感,故可发汗、散寒。

因而“夏吃姜”这句谚语,其实是依据中医“热者寒之,寒者热之”的原理实现人体阴阳平衡。

原理如此,但也不能彻底照搬。

由于现代社会较过去的自然环境产生很大改变,如全球变暖、电器运用等影响,打乱了人体四季的正常循环。在这种状况下,应依据个人体质和症状,而不是依据季节盲意图食用生姜。

c2e5bebbac644680bd5e744c7764a54e

尤其是以下人群,盲目吃姜,还会引起身体不适:

1、阴虚体质的人

阴虚者,手脚心发热,手心有汗爱喝水,常有口干、眼干、皮肤枯燥、心烦易怒、睡觉欠好,生姜性温,阴虚者食用,会加剧不适。

2、内热较重的人

患有肺热燥咳、胃热呕吐、口臭、痔疮等,过多食用生姜,会加速身体血液循环,加剧身体热毒,因而不宜食用。

970ecd107c8843b18e4d8ae532c07705

黄樟素可致癌,但也是建立于一定的剂量上,因而不能把“锅”一股脑扔给“生姜”。

关于大多人群,适量食姜对身体有益,但若真实不合适吃姜,也不可牵强自己,适得其所,才干到达健康摄生的意图。

发布者:admin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bhongyi.com/5641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年 4月 23日 下午4:00
下一篇 2023年 4月 23日 下午4:04

相关推荐

  • 晚餐吃面条还不如啃黄瓜呢?医生警告:如果你超过60岁,晚餐切记“3不吃”

    “晚饭吃面条顶得住?不如啃根黄瓜解解腻!卫大伯,你这肚子又鼓成个大西瓜了吧?”接下来我们用一个实际的临床案例来解释医学知识,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。 这话是隔壁王婶说的。王婶是个急脾气,看到卫大伯每晚吃一大碗面条,肚子吃得圆鼓鼓的,实在忍不住了。 卫大伯呢,已经年过六十,最喜欢的就是晚上捧着一大碗面条边吃边看电视。 面条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卤子,看起来倒是…

    2024年 9月 5日
    4.9K0
  • 直播间聘请“捧哏”算不算欺骗消费者?

    “对啊”“我要”“上链接”……10月12日,一段殴打工人日常工作的现场视频疯传。 2001年出生的宁萌,是某主播的场控“气氛组”,也是直播间的“资深支持者”。短短几句话,他就收获了1600万浏览量和25.1万点赞,成功将“学会这两句话游杭州无忧无虑”的话题带上抖音热榜。 随着电商粉丝话题不断发酵,坐在镜头外的粉丝终于成为了主角。他们已经发布了自己的“日常对话…

    2023年 10月 27日
    5.0K0
  • 房东住院租客步行20公里探望,“仅有13元,买瓜11元”,房东:父母残疾,哥哥智障,月租仅100元

    5月24日,据都市时报援引“搜狐千里眼”报道,近来,陕西西安的詹先生因患病住院,租客走20公里提生果探望,还用身上仅剩的13元买了甜瓜,引发重视。 视频中,房东说,“看看我这房客,我这个穷店员,给我买了两个梨瓜,下班来看我了。” 詹先生称,最近住院了,租户过来看他。自己很了解,租户的生活条件和家庭条件。“他是饥一顿饱一顿,吃了今日没有明天的那种人。” 詹先生…

    2023年 5月 25日
    1.0K0
  • 新冠消失了吗?家里囤的防疫用药先别急着扔掉

    新冠消失了吗?家里囤的防疫用药先别急着扔掉!感冒、流感用得上! 古话说:“但愿世间人无病,何妨架上药生尘。”近来,不少网友表示,家里囤的连花清瘟都蒙灰了。专家也说:“新冠进入低流行水平状态,有点传不动了。”那么,这些药就该放到过期吗? 当然不是!连花清瘟可不只是新冠用药,还是感冒、流感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。中医认为,感冒、流感是体内蕴火的基础上感染外邪引发的。…

    2023年 2月 22日
    1.1K0
  • “隔代育儿”真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?

    如今,许多年青爸爸妈妈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,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全程照顾孩子,这促进许多(外)祖爸爸妈妈参加孩子的日常照顾。但是,有不少家长认为“老一辈”的教育观念和经验现已过时,并忧虑他们会溺爱孩子。此外,当孩子呈现问题行为时,人们常常下意识地归因于祖辈育儿。 所有家庭中的祖辈育儿都存在问题吗?祖辈育儿真的会对儿童的开展发生负面影响吗?祖辈和年青父辈…

    2024年 3月 1日
    4.9K0
  • 呼吸科医生称:门诊阳性患者增多,多数症状比首次感染轻

    “近期,门诊COVID-19阳性患者较一个月前增多,其中大部分患者在家中抗原检测呈阳性,这是首次出现抗原阳性。” 5月9日,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阳在接受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采访时表示,这可能与5月1日前后的人流有关假期是相关的。 胡阳说,就在5月8日,门诊来了一名30至40岁的新冠抗原阳性病例。这是第二次感染,症状比第一次轻。…

    2023年 5月 10日
    9520
  • 让孩子玩了一段时间手机后,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马斯克会发出这些警告了……

    看到自媒体博主@王左中右的分析,十分有趣: 春秋时期的教育压力在老师,名师都在卷自我修养; 战国时期的教育压力在家庭,开始卷环境,所以有了类似“孟母三迁”的典故; 宋朝,大家回过味了,子不教,可能是父之过,压力瞬间给到了爸爸; 明清,爸爸们卷到飞起,有了各种家书、鉴略传世; 而现代,是全家一起卷。 卷的成本大了,副作用就来了,一切影响教育成果的娱乐方式,开始…

    2024年 3月 5日
    5.0K0
  • 补牙后一般可以维持几年? 用什么材料好呢?

    牙齿龋坏后,许多小伙伴会挑选及时补牙,但对于补牙资料容不简单掉,运用寿命是多久还心存疑问。有的小伙伴补牙几年,补牙资料没掉,但有的小伙伴补牙1个月,补牙资料就掉落了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这其中有哪些要素影响呢?本文给你逐个介绍。 补牙后能维持多久首要跟以下几个要素相关:补牙的位置、医师技能、运用资料、日常保护。 1、补牙的位置 牙齿的情况假如牙齿损坏程度…

    2023年 4月 11日
    8930
  • 不生孩子是错的吗? 那么,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生育率下降了呢?

    近来,中科院博导,经济学家陈文玲教授发言,“年青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”。一时间民众纷纷热议起来,例如同样是经济学家的马光远,就互不相让的说“年青人不生孩子,职责不在年青人”。那么到底谁对谁错?为何年青人生育愿望下降了? #专家:年青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#长时间消费品也得具备消费能力啊? 陈教授说的好啊,其实子女也是消费品,是长时间耐用消费品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…

    2023年 4月 13日
    8950
  • 有人捧着几十万跨省存款,50万多能赚6000元

    打完客户经理的微信电话, 在确认存款利率下调之后, 杭州85后王女士眼神有点茫然。 “什么都在提价,利息越来越低, 接下去怎么办呢?”王女士叹气道。 近日,看到三家银行 下调存款利率的新闻后, 王女士还是忍不住 在歇息天也打了客户司理电话。 钱袋子我们都关怀,王女士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有年轻人想出了跨城去存款,享用更高利率的做法。不远一早坐个高铁,只为50万…

    2023年 5月 10日
    9370